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遐方怨·欹角枕

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
欹角枕,掩红窗。梦到江南,伊家博山沈水香。湔裙归晚坐思量。轻烟笼翠黛,月茫茫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斜倚着角枕,掩住红窗,梦中我又到了江南,去了你的家中,她家中的香炉中袅袅升起沈水香燃出的烟。我仿佛看到你洗衣归来,回来时天色已晚,只在窗前沉思默想。淡淡的烟雾轻轻笼罩着你那翠绿的眉黛,月色茫茫。

注释
遐方怨:词牌名,唐教坊曲名。此调有两体。此词为单调三十二字,七句四平韵。
欹(qī)角枕:斜靠着枕头。角枕,角制或用角装饰的枕头。
博山:博山炉,香炉名。以盖上的造型似传说的海上博山而得名。又一说,像华山,因秦昭王与天神博于此,故名。
沈水香:即沈香,一种香料。
湔(jiān)裙:古俗元日至月底,士女酹酒洗衣于水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可能作于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春沈宛南归后,词人孤独一人,百无聊赖而作此词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(清)纳兰性德著;张草纫导读.纳兰词集.上海古籍出版社.,2014.01.第2页

赏析

  这首词的前二句为实出之笔,写其疏慵倦怠、相思无绪的情态。白日已经消匿,孤独寂寞的夜晚又来临了。词人斜倚角枕,百无聊赖,而红窗已掩,伊人难归。在这无尽的等待中,词人唯有寄情于梦境,希望能在梦中与心上人重逢。

  “梦到江南”之后,全词便深入梦境的描绘,细致勾画出与伊人相见的场景。其中,“伊冢博山沈水香”一句,巧妙地以博山炉的袅袅青烟为喻,象征词人心中的愁思,而伊人却似那烟雾般飘渺难寻。接着,“湔裙归晚坐思量”一句,更是细腻地描绘出伊人洗衣晚归后,独自思量的情态,让人不禁猜想她心中所思所念,正是那远方的词人。这种以虚写实的手法,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层次,更使伊人的形象跃然纸上,情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此篇前二句为实出之笔,写其疏慵倦怠、相思无绪的情态。接着全写梦境,于梦中见到伊人的情景。而伊人之行止也是情有所思的形象。虽只是几句淡淡的描绘,但婉转入深。尤其是结处二句,含蓄要妙之至。全词清新自然,但读来也颇为动人,写法上则倾向于利用现买与多境的对比,来突出身处现实中的独自痛苦的强烈。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 359篇诗文  1277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生查子·短焰剔残花

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
短焰剔残花,夜久边声寂。倦舞却闻鸡,暗觉青绫湿。
天水接冥蒙,一角西南白。欲渡浣花溪,远梦轻无力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与余生书

戴名世 戴名世〔清代〕

  余生足下。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,为足下道滇黔间事。余闻之,载笔往问焉。余至而犁支已去,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,去年冬乃得读之,稍稍识其大略。而吾乡方学士有《滇黔纪闻》一编,余六七年前尝见之。及是而余购得是书,取犁支所言考之,以证其同异。盖两人之言各有详有略,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,传闻之间,必有讹焉。然而学士考据颇为确核,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,二者将何取信哉?

  昔者宋之亡也,区区海岛一隅,仅如弹丸黑子,不逾时而又已灭亡,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。今以弘光之帝南京,隆武之帝闽越,永历之帝西粤、帝滇黔,地方数千里,首尾十七八年,揆以《春秋》之义,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,帝昺之在崖州?而其事渐以灭没。近日方宽文字之禁,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,其或菰芦泽之间,有廑廑志其梗概,所谓存什一于千百,而其书未出,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,不久而已荡为清风,化为冷灰。至于老将退卒、故家旧臣、遗民父老,相继澌尽,而文献无征,凋残零落,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、乱贼误国、流离播迁之情状,无以示于后世,岂不可叹也哉!

  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,金匮石室之藏,恐终沦散放失,而世所流布诸书,缺略不祥,毁誉失实。嗟乎!世无子长、孟坚,不可聊且命笔。鄙人无状,窃有志焉,而书籍无从广购,又困于饥寒,衣食日不暇给,惧此事终已废弃。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,而又何况于夜郎、筇笮、昆明、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?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,书稍稍集,但自神宗晚节事涉边疆者,民间汰去不以上;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,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,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,皆不得以上,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。甚矣其难也!

  余员昔之志于明史,有深痛焉、辄好问当世事。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,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,又足迹未尝至四方,以故见闻颇寡,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。足下知犁支所在,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,则不胜幸甚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交趾怀古

曹雪芹 曹雪芹〔清代〕

铜铸金镛振纪纲,声传海外播戎羌。
马援自是功劳大,铁笛无烦说子房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